物流园区可视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系列篇一)

(文章来源:河南天豫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园区可视化管理

系统解决方案

1 (1).png

                                     


01

背景及需求


1 (1).jpg


一.1 应用背景

  物流园区具有布局集中、用地节约、设施共享、功能集成的优势,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际部署中往往由于物流园区缺乏完善的安防系统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导致园区管理混乱、安全事件频发、管理成本高、招商引资难。
本系统将作为智慧物流园的核心部分,从基础安防需求出发,实现车辆出入管控、人员管控、道路智慧监管、月台停车位智能感知,提升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

一.2 业务现状

l 安防薄弱
  园区地域覆盖广,内部子系统错综复杂,出入车辆和人员数量庞大,物流、车流、人流的管理混乱,视频、消防、报警等系统落后,无法协同保障。
l 运营效率低
   由于行业的粗放式发展,在规划建设时,缺乏系统建设的战略布局,无纸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导致运营效率达到瓶颈,货物周转效率低。

一.3 需求分析

一.3.1 业务需求

建设智慧园区的需求: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智慧园区是未来园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各地将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设样板智慧园区,形成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示范效应。
建设平安园区的需求:安全始终应放在园区管理的第一位,建设满足未来安防管理需求的系统,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举措。
建设绿色园区的需求:采用信息化统一管理手段,运用IT、物联网技术,规避传统的人员密集型管理、信息系统烟囱式重复建设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一.3.2 系统需求

1)一体化可视监管:园区监控点分散,车流、人流、物流均需要集中的管理与控制。通过整合园区内各可视化子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心可视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个园区监管的效率。
2)无人化出入管控:对进出车辆、人员,改变原有保安值守的模式,减少值岗人员数量,通过后端远程交互、控制的方式实现黑名单车辆自动识别、安全车辆快速放行。
3)主要道路智能监管:通过道路监管系统实现主干道路行驶车辆信息全记录,快速定位危险车辆,如禁停区停车、超速驾驶。
4)停车装卸高效运转:提高停车装卸效率,特别是月台装卸口的车位管理效率,实现空车位智能采集、发布、引导。
5)开放性和扩展性:园区可视化系统应当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监控设备,用户数、被监控点的数量可以方便地增减。系统平台支持与第三方或园区自由平台的标准化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应用整合。

一.4 总体目标

  基于上述的行业现状及需求分析,结合园区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海康威视多年在物流行业的建设经验,设计了园区可视化监控系统满足客户需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园区可视化系统通过一体化管理的优势,能够适用于各类物流园区的监控管理,避免了多套系统对接和运营带来的维护困难。通过园区中心管理系统可以对接出入口管理、视频监控、一卡通等多个子系统。可以实现将数据信息在多个子系统甚至外部平台间共享,发挥联动作用。
2)实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智能管理模式转变。出入口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车牌识别实现车辆自动放行和提示,提高系统的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人脸的检测识别和入侵检测对视场中的突发情况进行预警。门禁一卡通系统可以通过定义权限,限定持卡者在合法区域内通行。
3)实现园区主干道路智能监管,道路截面信息(机动车车牌、非机动车、行人)自动采集。在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智慧道路监控快速准确定位问题,应急指挥排除风险。
4)以地磁传感器和牌识相机为核心感知设备,通过对车位、车牌的识别感知,准确判断园区内部装卸口的车位信息、车辆信息。通过后台电子地图实现图形化可视化车位呈现,配合诱导屏、扩音器指挥新入车辆进入指定空车位,以此提高车位利用率、停车速度和货物周转效率。
5)平台采用层次化模型,预留了系统扩容的空间,后续第三方系统可以无缝扩展。针对其他第三方软件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标准SDK实现对接。系统具有很好的对外能力,可以方便地与扩展安防子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同时预留数据接口,可以方便的实现与园区ERP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


02

系统总体思路


1 (2).png

二.1 设计原则

先进性
本系统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一方面能充分体现系统具有的先进性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需求发展相适应。
可靠性
由于本系统是一实际使用的工程,因此其技术和设备又必须是相对成熟的。本系统在设计时从系统结构、设备选择、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及维修响应能力等方面严格把关,使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降低,具有防盗、耐高温、抗寒、散热排风等功能设计,使用的各类电气接线端子、过载、漏电及断路保护装置、避雷装置等装置均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标准要求,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连续地运行,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隔离的设计思想,充分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规范性
由于本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在系统设计和建设初期应着手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并且应遵从该规范中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管理工作。
易维护性
本系统前端设备数量多、种类多,统一采用系统软件平台的集中管理,可实现远程升级、维护和自动校时,易于故障的排除,系统维护简单方便。
扩展性
本系统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系统软硬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因而保证在系统产品系列、容量与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扩充与换代的可能。这种扩充不仅充分保护了原有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
安全性
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系统被破坏、非法接入、非法访问,系统具有防雷击、过载、断电、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等综合安全保护措施。
经济性
系统尽量采用性价比高的产品,既能满足实际需要,又可尽量降低费用,同时在系统化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便于今后维护,大大降低系统费用。

二.2 设计依据

l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l GB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l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l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l 《涉外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l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l 《远程图像与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l 《电气标准规范汇编》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行业标准》
l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l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l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l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l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l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
l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1994
l 《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1994
l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0-1994
l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7-2001
l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2002
l 《防盗报警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663-2001
l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16572-1996
l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1992
l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1994
l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二.3 设计思路

通过对物流园区管理现状及建设需求分析,借鉴国内外智慧物流园区的一些成功建设经验,提出物流园区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l 立足管理监督指挥
本系统的重点是满足管理、生产事件接入、监控、处理、指挥等处理需求。
以管理业务中的一部分-安全防范及生产管理业务-为核心,兼顾社会联动的协作要求。
l 面向多部门的数据共享
日常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可视化管理系统必须在满足管理生产业务的基础上,支持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视频监控、出入口车辆管控、出入口人员管理、停车管理的业务互通。
l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实现高效管理
物流园区的管理需要利用地磁检测、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智能技术,完成基础管理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减少人员干预,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03

系统总体设计

1 (2).jpg

三.1 总体架构

三.1.1 系统拓扑

1 (3).jpg

三.1.2 系统组成

系统整体由前端采集系统(园区视频监控、园区车辆出入口管控、园区人员出入口管控、园区道路智慧监控和园区车位感知监控)、网络传输系统及园区中心管理系统组成。前端采集系统的数据均通过传输网络汇总到中心管理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包括中心显示模块和软件管理平台模块,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分析、展示和应用。中心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访问,也可以对接第三方系统。


三.2 系统功能

通过监控网络对园区建筑群室内及室外主要出入口及主要车道、进出楼栋的主要出入口、大楼大厅、各楼层电梯厅、电梯轿厢、楼梯口、走廊、重点机房、地下停车库的主要车道、电梯前厅及轿箱进行监视,监视图象传送到监控中心。

通过高清车牌识别系统可准确记录进出车辆车牌号码,确保车辆的进出有据可查,进出可控。特别是园区内企业的固定车辆可以快速通过电动挡车器,大大提高物流园区的通行效率。

通过自主研发的人脸抓拍和道闸控制系统部署在出入口位置加强对进出人员的管理和安全防范。

通过智慧监控系统部署在主干道路,对进入园区的行驶车辆进行管理和安全防范。

通过高清车牌识别系统和地磁感知系统部署在装卸口,对装卸车位的状态和停车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和管理。

通过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前端采集数据的汇聚、分析、分析和应用。


三.3 系统特点

1) 融合

本系统采用前后端一体化设计,采用统一管理平台确保数据共享,主要设备均为自主研发,消除子系统贯通的技术壁垒,实现智慧园区的第一步。

2) 安全

根据车辆、人员特征,部署车辆出入口、人员出入口、园区内主干道等几道防线。采用先进的驾驶室辅助相机和人证比对系统,实现司机与车牌、工牌与人脸的复核验证,提高系统安全性。

3) 高效

为保障物流园区高效运行,采用视频联动报警的方式快速实现现场画面回溯,快速定位、处理告警事件;采用车牌识别无纸化管理保障车辆进出,在忙季采用移动手持终端自动识别、记录和比对车辆信息;另外还可以扩展诱导屏指引车辆到指定空车位。

4) 智能

采用地磁检测、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分析手段,实现人、车、车位的信息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数据结果直接可应用,大大提高了安防系统的用户价值。减少人工干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也降低了综合建设成本。

1 (4).jpg




文章分类: PMCM
分享到:
赞助商
登录